Collaboration Network of Genetic/Metabolic Liver Diseases
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网
当前位置:
政策法规
遗传代谢性肝病月报(2023年6月第42期)
来源: | 作者:pmt889109 | 发布时间: 2023-06-29 | 25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主办:佑安肝病感染病专科医疗联盟遗传代谢性肝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

总编辑:段钟平

本期责任主编:吴东波

执行编辑:郑素军,梁晨,侯维

 

本期目录

一、主编致辞

二、学术进展

三、临床资

四、联系方式

 

月报撰稿及简评专家主要为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佑安肝病感染病专科医疗联盟遗传代谢性肝病专业委员会,以及其他相关领域专家。

“学术进展”:速览最新重要文献,了解遗传代谢性肝病的科研前沿!

“临床资讯”:提供典型病例、名家讲座等信息,共享临床诊治奥妙!

 

一、主编致辞

 

肝豆状核变性又名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由于ATP7B基因突变而导致的先天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因铜过量蓄积于肝、脑、肾、骨关节、角膜等部位,可出现肝脏损害、神经精神改变、肾脏损害、骨关节病及角膜色素环等临床表现,造成多系统损害。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目前认为全球WD的ATP7B突变基因携带者频率约为1/90,WD患病率约1/2600-1/30 000,其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主要以儿童、青少年多见。

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累积,WD的诊治率不断提高。对于任何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或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的患者,均应考虑WD的可能性。特别是合并脂肪肝、肾脏病、骨关节病变或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均应考虑WD的可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群体仍较庞大,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考虑到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他肝病如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与WD并存的情况。故对于血清转氨酶升高的患者,不管有无肝炎病毒指标的异常,均应进行肝损伤的病因学检查。

本期通过分享一例黑肝样改变的WD病例,希望拓展临床医师的思路,提醒大家在面对影像学和病理学提示铁超载的患者时,除了常见的原发性血色病,也要考虑其他疾病相关的继发性铁过载,注意甄别和思考,避免误诊误判导致延误治疗。

 

 

吴东波

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后,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诊断专委会肝病精准诊断与治疗学组委员

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感染病学专委会秘书

四川省生物信息学学会理事

 

二、学术进展

 

Pubmed最新重要文献速览(长按文末二维码或“阅读原文”可下载)


1.肝豆状核变性的神经系统恶化-临床分型和结局(Journal of hepatology,2023,IF=30.083; Q1区)

 

 

2.Wilson病患者铜转运蛋白ATP7B的结构(Cell reports,2023,IF=9.995; Q1区)

 

 

 

3.综述: 总结AASLD更新版 Wilson病实践指南(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2023,IF=5.701; Q2区)

 

 

 

4.影响Wilson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因素(Journal of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2023,IF=4.750; Q2区)

 

 

 

5.在真实世界Wilson病患者队列中使用可交换铜的好处和比例(Journal of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2023, IF=4.750; Q2区)

 

 

 

6.德国Wilson病患者的医疗护理(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2023,IF=4.303; Q2区)

 

 

 

7.综述:监测Wilson病患者中的铜(Diagnostics,2023,IF=3.992; Q2区)

 

 

 

8.年龄和血清肌酐可区分Wilson病与铜蓝蛋白假性异常患者(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2023,IF=3.149; Q2区)

 

 

 

9.贫血与Wilson病严重程度、肝脏并发症及疾病进展有关: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Digestive diseases,2023,IF=3.421; Q3区)

 

 

 

10.病例报告:一例活体肝移植Wilson病患者因急性ABO溶血导致急性肝衰竭(Asian journal of transfusion science,2023,IF=1.534; Q4区)

 

 

 

三、临床资讯

 

3.1 病例标题


一例黑肝样改变的肝豆状核变性


本病例已发表, Wei Jiang, Qingmin Zeng, et al. Clinical case reports 2022 Nov;10(11):e6513 doi:10.1002/ccr3.6513.


3.2 病例分享


患者,男,38岁,发现肝功能异常5年余。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5,体检发现肝功异常,ALTAST升高(自述约100 U/L左右),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未予重视,未作进一步处理,期间随访肝功能指标有异常,转氨酶均有升高。9月余前患者发现“右上肢无力、麻木1月”于当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出院诊断为“右上肢无力,肝功能异常,圆锥角膜,脂肪肝”,当时复查示ALT140.9U/L,ALB 39.1g/L,TG 2.13mmol/L。1月余前患者查血发现肝功异常,检查示ALT 155U/L, ALP 115U/L, GGT 86U/L,病毒性肝炎(甲、乙、丙、戊)标志物阴性,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

既往史及家族史:现高血压20余年,口服药物治疗,自诉血压控制稳定;10余年前因肛瘘”行手术治疗,8月余前因肛周脓肿行切开引流术;否认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父母及兄长体健。

入院查体:T:36.5℃, P:78次/分, R:20次/分, BP:140/78mmHg;身高:1.75m,体重:80kg,BMI:26.1;患者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颈静脉正常;胸廓未见异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外形正常,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入院后完善检查:生化:ALT 171.9U/L,AST 40U/L ,ALP 128.8U/L,GGT 76.4U/L,ALB 42g/L;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氨、糖耐量试验均未见明显异常;凝血功能:PT 21.5s;铁蛋白:1218.8 ng/mL;铜蓝蛋白:0.023g/L;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正常;甲肝抗体-IgM:阳性,乙/丙/戊肝抗体均阴性,其他感染检测指标均正常(TP/HIV、TORCH、EB DNA及CMV DNA);ANA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免疫全套正常;IgG、IgM、IgG4:正常;Coombs试验(-);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66次/分;胸部X线:双肺纹理稍增多,增粗;腹部彩超:肝脏不均匀改变,脂肪肝;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

上腹部MRI肝脾形态饱满,可疑血色病表现,请结合其他检查。


 1 上腹部MRI图像


肝病理组织学检查:脂肪性肝炎;肝铁沉积2-3级;SAF评分:肝细胞脂肪变性2/3,小叶内炎症2/2,气球样变性1/2,总5分/7;纤维化分期:F2,罗丹宁染色阴性。


 2 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及普鲁士蓝染色)


经过完善检查,肝穿活检病理提示为脂肪性肝炎伴铁沉积。需要进一步鉴别血色病,Wilson病和NASH。后多次复查24小时尿铜:正常(<50ug/24小时);外周血送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发现ATP7B的杂合突变(c.3517G>A, p.Glu1173Lys),不排除Wilson病可能。结合2001年的Wilson病的诊断评分Leipzig评分,目前患者的Leipzig评分得分为3分,诊断Wilson病尚困难(需要评分≥4分)。尽管患者而出现了肝组织铁沉积及血清铁蛋白增高(血铁蛋白:1942mmol/L),但是血色病致病基因(HFE基因、HJV基因、TfR2基因、SLC40A1基因等)检测均阴性,血色病的诊断存在疑问。

患者为了明确诊断,至中南大学湘雅附属第二医院会诊,行第二次肝穿刺活检。在湘雅医院的辅助检查示:科K-F:阴性;铜蓝蛋白:37 mg/L;尿铜:152 µg/24H;青霉胺驱铜实验:638 µg/24H;肝铜检测:274.3 µg/G 干重;肝铁检测:1769.2 µg/G 干重。

再次行Leipzig评分为7分。

最终诊断:1)Wilson病;(2)继发性血色病;(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高血压病。

治疗:患者诊断明确后,启动驱铜治疗,青霉胺 0.375g tid。3个月复查示:肝功指标较前好转(ALT 55.4U/L,AST 35U/L,ALP 119.7U/L,GGT 39.5U/L,ALB 43g/L),尿铜检测:550 µg/24H,铁蛋白检测:825ng/mL。


3.3 供稿专家简介

 

 

吴东波

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后,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诊断专委会肝病精准诊断与治疗学组委员

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感染病学专委会秘书

四川省生物信息学学会理事


蒋维

临床医学博士,博士后在站,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助理研究员


四、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yichuandaixie2020@163.com(用于征集典型病例、PPT或委员会动态信息)

联系电话:010-63291007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8号佑安医院D楼(南入口)405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