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aboration Network of Genetic/Metabolic Liver Diseases
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网
当前位置:
政策法规
佑安专家研究发现成人轻度升高的非结合胆红素血症遗传学新机制
来源: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科 | 作者:段钟平,郑素军,白洁 | 发布时间: 2019-11-26 | 704 次浏览 | 分享到:
医院体检时,常常发现一些人尽管转氨酶等肝功能都正常,然而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却出现轻度升高!由于其难于用病毒感染、药物损伤等常见致病原因得以解释,且无根治的有效药物,给患者带来了极大困惑,个别甚至影响了升学、就业。

原创: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科

段钟平,郑素军,白洁

 

医院体检时,常常发现一些人尽管转氨酶等肝功能都正常,然而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却出现轻度升高!由于其难于用病毒感染、药物损伤等常见致病原因得以解释,且无根治的有效药物,给患者带来了极大困惑,个别甚至影响了升学、就业。

 

最近,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白洁在段钟平、郑素军教授指导下,发表了题为Combined Effects of UGT1A1 and SLCO1B1 Variants on Chinese Adult Mild Unconjugated Hyperbilirubinemia”的研究报告,该论文发表在遗传学核心杂志《遗传学前沿》(Frontiers in Genetics)上,进一步探讨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和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载体(SLCO1B)这两个肝脏内基因的遗传变异对中国成人轻度升高的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影响,结果为解释本文初始提出的问题又向前迈进重要一步。

 


正常情况下,多数血中非结合胆红素来自衰老红细胞的破坏、降解,最终其在肝细胞内的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极性较强的结合胆红素,水溶性增加并从胆道排泄。一般认为,当UGT1A1发生突变时,非结合胆红素不能有效转变为结合胆红素,血中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然而目前研究显示,UGT1A1单基因突变尚不能完全解释该临床现象。肝细胞内是否有其他基因也参与胆红素代谢,其与UGT1A1对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是否有协同作用,亟需探讨。

 

段钟平教授团队将参加医院正常体检的人群,分为轻度升高的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组(n=158)和正常对照组(n=148),研究了UGT1A1SLCO1B基因的遗传变异对成人非溶血性、先天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作用,结果发现:UGT1A1基因的变异c.-3275T>G、(TA6>TA7c.211G>Ac.1091C>T,以及SLCO1B1基因的变异c.521T>C是成人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的遗传危险因素;且这5个遗传变异出现的数目越多,总胆红素水平越高。在UGT1A1基因内,变异c.-3275T>G与(TA6>TA7c.211G>A具有共同效应。在不同基因间,UGT1A1基因的c.211G>A突变与SLCO1B1基因的c.521T>C突变具有共同效应。

 

意义

该研究首次证实了SLCO1B1基因 c.521T>C突变对中国成人非溶血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作用,并揭示了多个遗传变异之间具有共同作用。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先天性黄疸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英文原文网址: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gene.2019.01073/full

 

研究人员简介

 

通讯作者简介

 

段钟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主任医师,知名专家、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我国著名的疑难重症肝病诊疗专家及人工肝专家,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肝病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组长,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组长,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主任。

专业擅长:疑难重症肝病的诊治及人工肝等血液净化治疗,以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药物性肝炎的诊治。

 

通讯作者简介

 

郑素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委员,秘书长。

 

第一作者简介

 

白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遗传代谢性肝病相关研究。